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纳新游记 >

2024年纳新茶业边疆行:北魏重镇--怀朔

2024-08-14 08:54 发布:admin 浏览数:

2024年8月8日

       固阳县白灵淖尔城址即北魏怀朔镇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城村西。该城是北魏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柔然族的侵扰,在其北部边陲由西向东修建的六个军镇之西起第二镇﹣﹣怀朔镇,建于北魏延和二年(公元 433年),正光四年(公元523 年)后改为朔州,管辖大安、广宁、神武、太平、附化五郡十三县。永熙元年(532年),朔州内迁,城废。
       城址面积为160万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其中东城墙长 949.5米,南城墙长 1427 米,西城墙长1322米,北城墙长1206米。北、东、南三侧城墙发现门址。城址四隅有突出的土堆状台基为角楼遗址。
       古城西北隅有子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360米,东西220米。西墙与北墙与古城共用,东墙与南墙则沿着山坡圈筑,宽约5米、残高1.5米,门址不清。
       城址内发现多处建筑基址,有柱础石、瓦当、砖、瓦和泥塑佛像等遗物,子城内散布瓦片较多,并有础石暴露地表。西城墙中部东侧,有一处寺庙遗址,距西城墙60余米。在该城址西南约 1 公里处,发现数座北魏时期的砖室墓,为白灵淖尔城址的墓葬区,与城址有着身居死葬的关系。
       白灵淖尔城址是北魏六镇之一的怀朔镇,印证了相关史料的记载,对于确认北魏六镇的地理位置具有重大作用。也是北魏六镇中规模最大的军事重镇,并且是六镇中唯一有确切置镇年代的一个军镇。该城址作为北魏时期军镇,是研究北魏时期的军镇规划布局以及防御体系的重要实例。城址内的寺庙遗址是研究北魏时期木结构建筑的重要实例。出土的北魏时代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还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北魏泥塑佛像,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城址周边分布的墓葬对于研究北魏时期的丧葬风俗以及墓葬形制具有重要价值。

       北魏六镇,指的是北魏前期在都城平城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
       沃野镇,位于今天的乌拉特前旗根子场古城,经过多次迁徙后,最终迁至此处。
       怀朔镇,位于今天的包头市固阳县城圐圙古城,是北魏政治军事重镇,也是北方民族融合的见证。
       武川镇,位于今天的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二分子古城,是北魏后期增设的三镇之一。
       抚冥镇,位于今天的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土城子古城,是北魏六镇之一,位于阴山山脉隘口,组成一条应对柔然政权的严实国防防御。
       柔玄镇,位于今天的乌盟白音察干镇,是北魏六镇之一,位于阴山—燕山山脉以北、大漠以南的中间位置,便于南北方向上的掌控。
       怀荒镇,位于今天的张家口市张北县,是北魏六镇之一,位于北魏北部边境,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的交界处。